沒有光,我們人的眼睛就看不到物體,分辨不出不同物體的外形與材質,今天就跟著小編來了解一下燈光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特性吧!
什么是燈光?
簡單來說燈光就是一種能量的放射,燈光有很多種傳播方式。在均一介質中,光線是沿直線傳播的。燈光大致可以分為高光、聚光、散光、柔光、強光、焦點光等。
光線來自哪里?
太陽,人造燈光,反彈光,天光,反射。
三原色介紹:
我們先簡單了解可見光譜。
▲日光可見光光譜
可見光譜是人的視覺可以感受到的光譜。可見光主要的天然光源是太陽,主要的人造光源是白熾物體(比如白熾燈)。
▲加法三原色圖
可見光由七種不同顏色的光組成,紅、橙、黃、綠、靛、藍、紫。加法三原色,又稱色光三原色。燈光中需要使用到的RGB概念。
RGB顏色模型是一種加色模型,將RGB三原色的色光以不同的比例相加,以產生多種多樣的色光。
光的特性是什么?
1.強度/曝光
光源的強度有多強,它釋放了多少能量。光的實際強度同時也取決于光源與物體的距離。
2.顏色/溫度
光源是有色溫的,溫度越高色調越冷。
3.大小/焦點/距離
當光源尺寸越小,陰影邊緣就會越硬。光源尺寸越大,陰影邊緣就會越軟。
4.方向/形態
光的方向最終在物體上呈現出來的結果不僅取決于光源的位置,同時也取決于模型的位置和相機的位置。
技術發展到目前為止,基本的光線追蹤算法并沒有完全的考慮所有反射的光線,大部分只考慮了直接照明。并沒有充分地考慮到間接照明。
常見的燈光類型:
1.平行光
不需要位置,只需要一個方向。光源方向性強,有一定的光線反彈到物體暗部,物體暗部向上的面,包括投影會受天空影響帶有藍色或者紫色。
2.點光
在場景中有一個坐標(位置)。光源呈放射狀,向各個方向發射光線。距離會決定光的強度。可以看到地面中間比邊緣更亮,因為它離光源更近。比如人造燈光,燭光,火焰等。光源下的投影邊緣有明顯虛實衰減。
3.面積光
是一個表面在發光的光源。包含了坐標和方向。能比點光源提供更加平滑的衰減。面光源是散射光源,光源面積越大,投射陰影越柔和。
4.聚光
它有一個內錐角和一個外錐角。在錐體內部的東西都會被照亮。錐體以外的東西都不被照亮。當光源離物體越近,投射陰影面積會變大。一般拿用來模擬一些人造光源。比如射燈,手電筒等。
很多時候生活與燈光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學習并了解對我們也是非常有幫助的。本次初步了解燈光的原理,把這些知識有機的組合,通過對燈光類型特性的基本了解,從而豐富了我們對燈光基本知識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