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的壽命,一般人理解的光源壽命是光源從最初點亮開始一直到它損壞熄滅的時間。
其實,光源的壽命分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鎢絲燈泡盛行階段。這個階段描述光源壽命的術語叫作平均壽命:取一組光源作為試樣,從點燃的那一刻起算,直到50%的光源試樣都損壞的累計點燃時間的平均值就是該組光源的平均壽命。
第二個階段是日光燈的時代,包括現在的LED時代,這個階段描述光源壽命的術語叫作有效壽命:光源從點燃起一直到光通量衰減為額定值的某以百分比(70%-80%),所累計點燃的電視數就稱為光源的有效壽命。
為什么會有「有效壽命」這個概念呢?因為有些光源(如日光燈)的光通量在其全壽命中衰減相當顯著,當光源的光通量衰減到一定程度時,雖然光源尚未損壞,但它的光效明顯下降,繼續使用極不經濟。換句話說,就是有些光源使用時間長了,可能一直都亮著,但是已輕沒有什么光輸出了,光衰太大,光通量下降太多,再繼續使用這種光源根本無法達到照度標準,必須更換。現在使用LED燈具照明的設計案.如果LED燈具的光輸出下降到70%,就可以認為光源已經達到壽命了,必須更換光源(如果光源與燈具一體化就更換燈具)。在一些重要區域燈具光衰達到80%就可以考慮更換燈具了.
也許有人會從輕濟、節儉的角度考慮,認為達到70%的光衰,就更換燈具太浪費了。但事實上這個理解是錯誤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照明的目的是服務使用者,無論是照亮工作區城還是照亮裝飾品,如果光線衰減過大,就無法保證最初的照明效果。達不到效果的照明就可以認為是錯誤的照明,必須更換。
第二,相對于昂貴的裝飾材料,燈具的成本-般僅為1%~ 3%,花費3%重新更換燈具要比重新裝修劃算得多。
第三,現在LED燈具的有效壽命已經相當長了(30,000小時),在這時間內,不光是光衰問題,其他諸如色溫飄移、透光鏡老化、驅動老化的問題也會非常毆重。若在需要更換時統一更換,也可以節省很多人工成本。